弦音与辞章:一位多维度艺术家的优雅绽放 —————专访旅韩艺术博士卢倩豫

发布时间:2025-08-12 17:50:59  来源:文旅中国

初见卢倩豫,仿佛一幅流动的工笔仕女图。她有着矛盾却又融合的相得益彰的优雅:英气十足的五官,空谷幽兰的气质,周身却透着大气与豪爽,兼具古典美与知性美。记者惊叹于她独特的气质与气场。

她端坐于古朴琴案前,纤指轻拂筝弦,一串清越之音便如珠玉倾泻,瞬间将周遭带入高山流水的空灵意境。一袭素衣映衬着沉静专注的侧影,周身散发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雅韵”——那是古典艺术浸润出的独特光华,是二十余年习筝的剪影,动静之间,皆成风景。

古筝于她,远不止指尖技艺的修习,更是灵魂的古老对话。“每一根弦的震颤,都牵引着千年文脉的回响。”她指尖在琴弦上流连,如诉衷肠,“《高山流水》觅的是天地知音,《渔舟唱晚》绘的是水墨心境。这二十一弦,是我触摸历史体温、安放当代情怀的渡口。”琴音是她内心的诗行,于嘈嘈切切间流淌出东方意蕴的深邃长河。

记者问她:那些在琴房苦练的时光,磨出老茧的手指,枯燥的童年,是否值得怀念?心疼那时的自己?她说,她更心疼的是父母陪伴时留下的汗水,爸爸的肩上扛起了整个童年琴的重量,妈妈的双手拿起了每一次演出的琴架子。还有父母一次次牺牲自己的时间,严寒酷暑的陪伴,已经成为磨不掉的印记。

令人惊艳的是,她多才多艺,当她从琴案前起身步入舞台中央,瞬间便焕发出另一种夺目光彩。作为主持人,她见多识广,台风沉稳大气,心理素质一流,引经据典,串场如行云流水,控场似春风化雨。一旦执起竹板,节奏铿锵、吐字如珠的快板书又令满场生辉,传统曲艺——相声,在她手中焕发诙谐而鲜活的生命力。说水浒、唱三国,信手拈来。更不必说她的演说和脱口秀,节奏时而如洪钟贯耳,时而如细雨润物,理性锋芒与感性温度交织,直抵人心深处。在主持、快板与演说之间切换,她如一位语言疆域的灵巧舞者,以多元表达织就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锦缎。这是多年的沉淀与积攒。

她说艺术绝对不单单只是单一的形式,而是一种融会贯通。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有日复一日对着墙枯燥的练习,一遍遍观摩艺术大家的舞台,去总结,去学习。

记者惊奇的发现,当她说话时,散发出迷人而独特的气场,她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她的声线是磁性的女低音,会让人屏住呼吸,静静听她表述,徐徐道来。如董卿的知性、更有俞飞鸿那般经历了岁月沉淀的智慧美。

37dcea1d3811551f213a8109761b4d63

记者提问:“古筝的静美如何与快板书的热烈、演说的思辨共存?”她眼中灵性慧光流转,“艺术本质相通,皆在传递美与真。古筝教我聆听万物呼吸,培养内心的定力与细腻;语言艺术则锤炼思维的锋芒与表达的精准。它们如同琴瑟和鸣——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收放之间,皆是生命张力的优雅诠释。

舞台上的她,魅力绽放。生活中的她是有耐心的老师。面对学生,她总是带着优雅的微笑。“我是夸夸型人格,从来不会让对方下不来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嘛,即使对方做的不够好,我也是先夸再巧妙的给对方说问题。而且每个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我也从对方身上学到我想汲取的养分”。

卢倩豫的艺术人生,恰如深沉古筝:以沉静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共鸣之基,其上却伸展出无数根姿态各异、音色丰富的生命琴弦。从指尖流淌的古韵,到唇齿生花的表达,她不断调试着每一根弦的张力与音准,只为奏响那曲独一无二、层次丰饶的生命乐章。

人民大会堂、台湾、、韩国,迪拜、马来西亚、日本等都留下她的影子。

7b9a346e3edb1f81741f30512a446561

她相信:“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不断打破边界,在看似矛盾的维度间架设沟通的桥梁”。每一次登台,无论是抚琴、执板还是握起话筒,都是她以整个生命去诠释:真正的优雅,正是源于这份“海纳百川的从容与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人生如琴,重要的并非仅奏响哪一根弦,而是以何种心魄去调谐那万千可能的共振。当古韵的沉厚遇上辞章的锋芒,当静默的弦索拥抱喧腾的舞台,生命便在这看似悖反的张力中,淬炼出独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谱——它超越单一技艺的藩篱,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定义着何为深邃而自由的优雅。


998ca64ee721604812b400bfa8b9eef1.jp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