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考林深耕慈善 以行动点亮罕见病群体希望之光

    作为一家成立29年来始终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麦考林长期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尤其自2022年起聚焦罕见病群体,携手蔻德罕见病中心(CORD)发起多项援助行动。在2025年3月7日举办的年会中,麦考林以一场暖意融融的慈善义卖活动,再次彰显其“商业向善”的初心。

    年会慈善义卖:全员聚力传递大爱
    在本次年会上,麦考林首次增设的“慈善义卖”环节成为全场焦点,精心准备的17件义卖商品引发热烈竞拍。合作伙伴、供应商、公司高管及员工纷纷举牌响应,短短1小时筹得善款76,697.23元。蔻德罕见病中心代表受邀出席晚宴并接收善款。据悉,该款项将专项用于罕见病患者的医疗援助与生活支持,助力他们跨越困境。

    D:\cz\WeChat Files\WeChat Files\wxid_mmvpro9jx88r22\FileStorage\Temp\809ff221cbfb5638f1e16a004b9aac6e_.jpg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每位来宾均获赠一朵特殊的小红花胸针。这500小红花是麦考林CEO吴诒立先生以个人名义认购的,是由罕见病患者、家属及志愿者手工编织的,象征生命坚韧与温暖传递。吴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每一朵小红花都是‘被看见’的力量。我们希望通过点滴善举,汇聚更多微光,让罕见病不再‘罕见’。”

    D:\cz\WeChat Files\WeChat Files\wxid_mmvpro9jx88r22\FileStorage\Temp\90d72d2fe939b1d595eb57db24b8d543_.jpg

    跨界对话:企业领航者呼吁社会共助
    此前,在2025年2月28日国际罕见病日上海主会场活动中,吴诒立先生也受蔻德罕见病中心的邀请,参与“社会各界如何支持罕见病”跨界对话。他结合个人经历坦言:“曾作为罕见病患儿家长,我深刻理解患者家庭的困境。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公益倡导提升社会包容度。”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共鸣,展现了麦考林推动多方协作、构建罕见病服务生态的决心。

    \\mlifile01.lane.com\资料库\01.照片\事件\20250228吴先生参加蔻德活动\微信图片_20250303160738.jpg

    长期坚守: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基因
    从持续资助罕见病群体到全员参与公益行动,麦考林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血脉。吴诒立先生作为企业领航者,不仅以个人善举树立榜样,更推动公司携手各界探索创新帮扶模式。无论是年会义卖还是跨界联动,麦考林始终以行动诠释“慈善无界,责任同行”的信念。

    未来,麦考林将继续深化与蔻德罕见病中心等伙伴的合作,为构建包容友爱的社会持续注入温暖力量。正如麦考林CEO吴诒立先生所言:“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商业成就,更在于能否为社会点亮希望之光。”

    [详细]

  • 古筝教师周伟:用爱与专业点亮学生的音乐之路

    在音乐教育的领域中,有一位凭借扎实专业功底、丰富教学经验和满腔热忱,为学生们开启古筝艺术殿堂大门的杰出教师 —— 毕业于湘潭教育学院的古筝高级教师周伟。

    be257756-93f1-4740-8847-5b95975b5722

    周伟老师投身古筝教学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教学底蕴。她深谙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无论是天真烂漫、充满好奇的孩童,还是对艺术怀揣更高追求的青少年、对成人学生的教学,她都能精准把握,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探索古筝的美妙世界。

    7c1d2d37-f03d-443b-bfb9-d667e143acc8

    周伟老师的教学特色鲜明。她对古筝基本功的讲解细致入微、精准无误,为学生构建起坚实的演奏根基。从基础指法的规范到节奏韵律的精准把握,她都能耐心指导,确保学生们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扎实。在课堂上,她严谨治学,又灵活多变。面对风格各异、难度不同的曲目,她巧妙定制差异化教学方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琴热情。教授古典曲目时,她会生动讲述曲目背后的历史典故,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领略古典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古韵中感受古筝的悠扬韵味;教授现代曲目时,她鼓励学生大胆突破,融入自己的创意与理解,展现独特的音乐表达。

    45c3f548-a856-49b8-8ef3-e4ecbbb68bf2

    在解决学生学习难题方面,周伟老师堪称 “高手”。学生遇到问题时,她总能迅速洞察关键,直击问题核心,三言两语便化解学生的困惑。更令人钦佩的是,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常常能预判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点,提前给予提醒与纠正,为学生的学习之路扫清障碍,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77d8f1d1-3c2d-4974-9dae-091ba26d5351

    周伟老师的专业实力备受行业认可。她持有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认证,这是对她个人专业素养的权威肯定,也为她的教学工作注入强大动力。此外,她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优秀指导教师、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业委员、娄底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诸多荣誉加身,彰显出她在古筝教学领域的斐然成就。

    d52a3a32-9fba-4bd7-bb72-60bffa485e17

    而周伟老师的教育魅力,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学生妍妍说:“以前我总是害怕弹错,学琴变得很有压力。但周老师每次都能耐心地指出我的问题,还会鼓励我。她的讲解特别清晰,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在她的课堂上,我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喜欢古筝。” 另一位学然然也分享道:“周老师就像我们的大朋友,她会用各种有趣的方式给我们讲乐理知识。我以前觉得枯燥的东西,在她的课上都变得有意思起来。而且,她能发现我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潜力,在她的指导下,我进步特别大。”

    19e5b5a5-79bc-4b8c-a0c6-069a44990b76

    周伟老师始终秉持用心、用爱的教育理念,精心为每一位孩子打造充满快乐与美好的音乐课堂。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精湛的古筝技艺,更是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相信在周伟老师的辛勤培育下,会有更多学生在古筝艺术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将这一古老而优美的艺术传承并发扬光大。

    [详细]

  • 二十七度茶产业生态链体验馆震撼启幕 政企共鉴未来新生态

    2月27日,由27度恋打造的全国首个茶产业生态链体验馆在杭州总部盛大启幕。西湖区三墩镇政府领导、浙江大学农业和茶学院专家学者、一亿中流集团、润生集团、招商银行、农业银行、新华网客户端等数家政府单位,近百余位政企领袖、行业专家以及茶园主、大客户代表共聚一堂,在茶香芬芳中见证中国茶产业 3.0 时代的到来。

    图片1.jpg

    ▲二十七度恋”茶产业生态链体验馆”外景

    图片2.jpg

    ▲二十七度恋”茶产业生态链体验馆”前台

    图片3.jpg

    ▲开业剪彩仪式 

    一、主题鲜明,宾朋云集

    9 时 27 分,二十七度恋茶文化传播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玺权以“一杯茶、一个馆、一群人”为主旨做了主题致词,并与西湖区三墩镇党委副书记罗绮、一亿中流集团总裁刘振琦、润生集团董事长万三石、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邵彩玲、招商银行行长汪漪婷、茶园主代表娄文和共同剪彩,一起见证体验馆开幕!同时二十七度恋与润生集团茶健康供应链的产产融合战略合作也全面启动。

    图片4.jpg

    ▲二十七度恋董事长张玺权致词

    图片5.jpg

    ▲剪彩仪式

    图片6.jpg

    ▲开门仪式

    图片7.jpg

    ▲二十七度恋董事长张玺权与润生集团董事长万三石现场体验新式茶疗饮品

    这场以“一叶观天下”为主题的开业盛典,以“茶文化、茶产业、茶体验”三大沉浸式体验空间构建的“文化+产业+ 科技+健康”的茶产业生态链体验馆正式面世,重新构建了茶产业的认知边界。

    图片8.jpg



    图片9.jpg

    体验馆作为文化产业展示、茶友叙事、基地链接、茶疗体验的超级节点,以“一杯茶、一个馆、一群人”为媒,承载茶的千年文明,展现茶产业新生态,共绘茶业新图景。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在这里可以看到以27度恋生态链为轴,让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扎根生长;

    还可以看到一芽一叶如何经生态种植、智慧加工,成就一杯健康好茶,产业链上下游如何协同创新,为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体验;

    更可以看到茶农的耕耘、匠人的坚守、政策的引领与消费者的热爱在这里的完整呈现。

    图片12.jpg



    图片13.jpg



    图片14.jpg

    二、政企共振,共话新章

    三墩镇政府参会领导现场参观后,表示:27度恋产业规模大,标准高,市场精,作为招商企业入住,我们将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积极争取资源和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和活力。

    图片15.jpg


    ▲二十七度恋董事长张玺权与西湖区三墩镇党委副书记罗琦现场交流

    现场一位浙江大学农业教授专家这样评价:"这是用科技和创新解码茶经济密码的创举"。

    图片16.jpg

    ▲二十七度恋董事长张玺权与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党委副书记张士良、西湖龙井茶非遗传承人邵彩玲、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办副主任何水平现场交流

    一亿中流总裁看后惊叹:“原来一片茶叶背后链接和带动这么多的领域,这里展示的不是产品,而是万亿级赛道的投资地图,产业链价值亟待重估!"

    图片17.jpg

    ▲二十七度恋董事长张玺权与一亿中流集团总裁刘振琦现场交流

    数字茶疗体验空间,“AI 一健检测仪”和“茶脉诊疗舱” 结合茶叶配饮方案成为焦点。通过生物传感+大数据分析, 当场生成个性化茶养方案,大家直言:"这将成为健康茶品与 大健康产业的新接口。"

    图片18.jpg

    ▲嘉宾体验茶脉诊疗舱

    参加仪式的其他各界人士都用不同方式对 27 度恋茶产业发展及未来趋势发表了不同观点和看法。

    图片19.jpg



    图片20.jpg



    图片21.jpg



    图片22.jpg



    图片23.jpg

    三、盛大启航,赋能市场

    2025 年是 27 度恋稳步、标准、快速发展的一年,茶产业生态链体验馆的建立,标志着 27 度恋茶产业以产品为核心,以科技力量为手段的准化运运营体系正式形成。“一体五翼” 的产业布局全面落地也将为全国“百城万商”的全面快速发展赋能。

    图片24.jpg

    随着 27 度恋高端茶叶产品的自有品牌和供应链品牌的供不应求,茶园主联盟商即:茶链合伙人计划将迅速在全国加快发展。

    图片25.jpg

    27 度恋茶产业生态链体验馆启动后,将面向政企单位和机构组织开放产业考察预约,诚邀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绘新蓝图,让世界从一片茶叶看见中国茶产业升级的力量!


    [详细]

  • 李燕飞:以琴为媒,奏响教学与演出的华章

    在音乐教育与舞台演出的领域中,总有一些人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成为熠熠生辉的存在。李燕飞,便是这样一位在古筝教学与演出舞台上绽放光彩的优秀指导教师。

    IMG_256

    李燕飞在古筝学习的道路上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2015 年,她前往安徽合肥深造古筝专业,在那里,她沉浸于古筝艺术的海洋,刻苦钻研每一个技法,深入理解每一首曲目的内涵。经过多年的沉淀,2023 年,她回到厦门,开启了研学和教学的新征程。这份对古筝的热爱与坚持,为她在教学和演出方面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IMG_256

    在教学方面,李燕飞成果斐然。她不仅取得了 2024 年中国音乐学院师资古筝认证,还荣获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音乐教育专家委员证以及艺术素质测评官证书。这些专业认证,是对她教学能力的高度认可。她深知,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艺,更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热爱。

    IMG_256

    在课堂上,她耐心细致,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于初学者,她会从最基础的指法教起,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筝的魅力;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注重引导他们理解曲目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演奏的表现力。经她指导的学生,在各类比赛和考级中屡获佳绩,许多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提升,更对古筝艺术产生了深厚的热爱。

    IMG_256

    除了教学,李燕飞在演出方面同样表现出色。舞台上的她,身着典雅的传统服饰,气质优雅。当她的指尖轻触琴弦,美妙的音符便如潺潺流水般倾泻而出。她的演奏风格细腻多变,既能演绎出《渔舟唱晚》的悠然闲适,也能展现《战台风》的磅礴气势。她的每一场演出,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将观众带入到独特的音乐世界中。她的演出不仅在厦门本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还吸引了众多外地观众前来欣赏。她用自己独特的演奏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了古筝这一传统乐器。

    IMG_256

    值得一提的是,李燕飞还积极与业内人士交流合作。国家一级演员赵勃楠到厦门时,她抓住机会与之交流学习。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让她不断吸收新的理念和技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演出中。

    李燕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优秀古筝指导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在教学中培养着古筝艺术的未来之星,在演出中传承和弘扬着古筝文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在古筝教学与演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音乐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让古筝这一古老的乐器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详细]

  • 中文互联网:不是,我成净土了?

    美国网友把中文互联网当成了净土,这时我们才发现意林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外网用户也有了自己的【赛博意林】

    因此出个合订本品一品

    1739257974609344.png

    结交“Chinese Spy”

    其实最开始只是美国网友对政府的某些封禁措施不满,所以表示自己要去中文互联网多结交一些“Chinese Spy”朋友(中国间谍朋友),以此反讽政客们滥用国家安全的概念,这时外网用户整活就已经起飞了

    比如用AI合成了逆天的和“中国间谍”的羁绊视频,当然这是一种对中国人的爱称啊,给我看蕾姆了

    1739258003264554.png

    外网用户的主要诉求其实也很简单,你不让我用中国人的app是吧,我就用我就用

    但是老外们也有点担心:中国人会不会像政府宣传的那样可怕和排外,老外们战战兢兢地敲了敲中国互联网的门,然后中国网民虽然打开了门,但用审视的目光将老外们团团围住,老外们准备好了大段的说辞和解释,结果呢

    老内:看看猫

    老外:what?

    老内:看看猫,别墨迹,狗也行

    老外:what?

    老内:那不然看看金鱼、袋鼠,干脆面也行

    虽然老外们两眼一黑,但还是乖乖照做了

    垂死梦中惊坐起,列强竟是我自己

    1739259922622735.png

    这些案例只是几个典型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更新一些后来更离谱的,这个猫税后来被誉为【中国有高人指点】,即这种方式能快速让老外和老内破冰,外国人刚来到中文社区时还有些猜忌和不安的,结果猫税一出,敌对和猜忌立刻土崩瓦解,各国人民直接打成一团,这个策略并不是什么朝中有高人,就是咱们某个网民疯癫的奇思妙想罢了——高手在民间

    巫师去找了找这个事儿的根源,就是有个美国人来到中文社媒后发了个自我介绍,评论区里这位叫“肥宅少女”的网友实属【顶尖外交高手】,突发奇想的到评论区对这位美国人进行“威胁”,你好,我是“Chinese Spy”编号880416,你必须每天po出猫猫图片,不然我就把你的隐私数据卖给美国政府

    1739258110981671.png

    然后这股风潮就立刻席卷,每个发自我介绍的老外的评论区几乎都有“Chinese Spy”要求发猫猫照片,不然就怎么怎么样你,这个梗就彻底火了,当然,中国网友绝对是【句句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如果你真交了猫税,你首先会获得一个彩虹袋子,就像评论区说的,你知道的,缴纳猫税时,有概率你的猫会被征收,这是正常现象

    1739258126456760.png

    但没关系,如果中国人“吸走”了你的猫猫,你至少会得到一个证明,就是这个,即由熊猫网友颁发的宠物税完税证明

    1739258141843715.png

    而我猜,该事件在未来的历史教科书中,要被誉为【猫税自荐】

    巫师的评价是,2025的【猫税自荐】,其历史意义不亚于1989年柏林墙倒塌,中国网友们也简单总结了本次历史事件的口号

    圣火昭昭,圣火耀耀,凡我弟子,喵喵喵喵

    想出猫税的那个女生,可能也没想到,这一招能让不同文化迅速互相理解,交猫税的人和接受猫税的人,都其实是一批被筛选出来有一定善意的人,隔绝了喷子,使得两国人民第一次成规模的交流变得如此可爱

    猫税作为老外老内融合的开端,大家以为这事儿就是个昙花一现,没想到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日常生活解构国际局势

    老外们在中国社媒的浏览量慢慢积累后,发现咱们这边和他们那边有个巨大的不同,就是外网用户认为我们这里很Peace,巫师给出第一个思考,即生活日常才是对国际局势和宏大叙事的最大解构,如果我们漠视宏大叙事中的恢弘口号,而醉心于现实生活中日常美好的事物,美食、穿搭、旅行、健身等等,一个新的基于数字民主和信息平权的秩序就形成了,你甚至会觉得那些国际问题很烦

    比如中国人教外国人怎么蒸鸡蛋羹,然后外国人分享出来居然用的是小新的AI语音,你一时间无法分清自己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1739258209717436.png

    还有更离谱的,外国人不但学会了做麻婆豆腐,还学会了在评论区跟中国网友表情包大战,其实能做出麻婆豆腐就已经很离谱了,这个作者还保存了猫猫夹蟑螂的表情包,用来反击试图“偷吃”自己麻婆豆腐的中国网友

    1739258225199284.png

    坏了,中国重大核心技术流失,而且还流失了两次!

    当然也有外国学生分享自己的午餐,比如这个女孩

    1739258247528982.png

    中国网友惊讶于原来零食可以当午餐,而视频结尾一声一声的奇怪动静,似乎也反映了她们对食物的评价,巫师相信那一定非常美味

    再有中国网友教瑞典的网友写汉字,上来就是改革春风吹满地,而其笔记是【我的密码正确吗】,我想看看本台观众有多少能猜到这句话对应的原贴是讨论什么的

    1739258269842231.png

    而美国网友看到身材不错的帅哥的反应是差不多的,纷纷表示中文互联网是个right place

    1739258286890389.png

    更搞笑的是外国网友把【v我50】都学去了,一句Vme50,居然获得了8.4万赞,毕竟英语不好的网友也能【要素觉察】

    1739258301528397.png

    看到这儿,那我问你,当你看到这样的美国人,你还会想到中美博弈啊,贸易战啊,甚至美国人多邪恶啊,那类内容吗,而对面也是这么评价我们的,他们也发现了我们其实差不多,都是普通人,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波意义不亚于1989年柏林墙倒塌

    1739258318531165.png

    而且我展示的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可以在本期视频评论区分享出你看到的更搞笑的

    当我们不去讨论抽象的意识形态,即宏大叙事、国际局势和种族,反而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时,你会发现远在万里之外的人和你没什么本质区别

    这一点很多美国IP的网民体会比较深,在夸我们这儿社区生态要好很多,也有点意林味儿,巫师解释一下,这其实有点幸存者偏差的感觉,在刚刚经历完大选的美国人看来,必然是我们这边清净不少,因为在大选周期内,两党对于美国社媒的投放都是天量,所以外网的社媒肯定充斥着政治议题,而进入某书后,发现原来可以不用搞个你死我活,没有那么多的对立和冲突,中国网民情绪稳定,就是有点疯癫,比起那些宏大叙事,大家更在意自己的具体生活

    中国人超绝的松弛感,这种叙事开始蔓延,美国互联网上也有他们的“公知”开始崭露头角,待我入关,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太好了我们有救了,是赛博意林,这样我们可以一起反思了

    我们常常在新闻上看到普世价值四个字,而在老外看来,最普世的事儿不是中国和美国怎么样了,而是每天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是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每个瞬间的感动

    烟火气

    那么再进一步,巫师之前其实懒得去分析中国的App有没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但到了这一步,我更加理解为什么美国政府这么反感民众使用中国社媒,甚至融入中国社媒了,不光是TT,还有德州政府已经开始ban掉某书了,美国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中,最大的就是【反中】,而且很多美国面临的问题都可以怪罪到中国人上,然而一旦让美国选民真的接触到了具体的中国网民,让他们发现原来中国网民不但不是恶魔,反而还挺温暖,还挺有意思,甚至每天的喜怒哀乐和自己大差不大,这对【反中】叙事是很不利的

    中国的社媒,尤其是某书,内容氛围【烟火气】很重,吃喝玩乐也不涉及意识形态,表情包也是软软糯糯的,真给同化了怎么办

    除了中美网友关于物价、工资、通勤、基建等等方面已经被说烂的【对账】

    中国网友用吃吃喝喝的糖衣炮弹一点点的渗透,真要搞成中美人民大团结了,那我这么多年的反中宣传不是白瞎了么

    你就是同化力

    巫师这里提出【同化力】这个概念,来到“简中社区”后,外网用户真的很容易被同化,举几个例子,更多更离谱的可以在评论区翻翻

    按理说外国人看春晚看的少吧,但这个秧Bot就是外国网友来中国社媒后创作的

    还有就是练习汉字的,让我想起了小学被罚抄作业的快乐时光

    再有,外国网友织毛衣,手法相当娴熟

    下面这个则是给春晚《借伞》伴奏的

    汉服集邮佬也出现了

    以及一个外国面孔教你如何做出唐朝妆发

    1739258452993980.png

    这些呢都是中国文化在中国网友的带动下,我们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网友积极融入的一面,除了传统文化相关的,中文的网络文化和疯疯癫癫的状态,也在像病毒一样传染着每个远道而来的网民

    比如老外唱中文歌

    1739258475258856.png

    这个本身巫师认为也就还好,重点是这个美国人精准的掌握了和中国网友对线的武器,在面对浙江网友的调侃时,精准反击,很有精神

    1739258489388209.png

    再有就是美国网友为了融入简中社区,直接现学现用了我们的【表达友好】的邀请方式,可以说是非常地道了

    1739258503263171.png

    总之来到简中社区后,大家一方面都不自觉的融入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大家的精神状态都有点不正常,是不是有种熟悉的【颠感】

    疯疯颠颠的背后,是中美年轻人共有的一套略微抽象的话语体系,如果我们拉回上帝视角,就是【文化】这个抽象的领域,在巫师看来就是个巨大的史莱姆,当你进入这个史莱姆的身体里之后,你会不知不觉的变成史莱姆的一部分,被同化掉,有人说是中华文化有相当强的【同化力】,巫师不这么认为,遗憾得讲,我甚至认为很多我们的文化完全不足以吸引外国年轻人,甚至都无法吸引本国年轻人,更别说同化外国人了

    那么【同化力】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哪呢,就是一个个具体的简中社区里的中国网友,巫师常常戏谑的【简中染缸】中的染缸,如果我们看到积极的一面,那不就说明咱们网络环境的【同化力】强吗,而依托我们悠久的文化底蕴加上疯癫的网友们,这就变成了一个既有魔法伤害又有物理伤害的强力武器

    屏幕前的你,就是简中社区同化老外的力量来源,文化传播和同化的力量,固然来自于所谓的五千年的传统和底蕴,但巫师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国网友们在国家综合实力不断进步的越发自信中,在一个个具体而又活生生的评论中,一点点的沁染着外网的用户们,让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了一股【简中染缸】味儿

    简中染缸的文化体系

    由网友们依托中华文化和国家实力自发形成的,现在这种融合了各种形式的,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中文网络文化,就是我们现在同化力最强的存在,很多人往往都低估了这整个,经过二十多年赛博发酵后的文化体系,觉得不能上升为一种文化,其实类似于【我们黄种人就是定期摄入砂糖橘来维持肤色的】,这种叙事体系就是一种强大的具有同化力的文化,再举几个例子

    比如拉着老外做完形填空

    1739258566281887.png

    来自于巨大物的未知而又震撼的体验:中国特色的带娃猫,众所周知【眼见为实】,所以中国的猫就是这样子的

    1739258581310281.png

    以及,网友天天问老外宫廷玉液酒的下一句是什么,虚假的网友会老实回答,真正的英雄会给出英文的【信达雅】版本,不信你读出来试试

    1739258596409191.png

    而比起这一波更早的时候,中文互联网就已经展现这种文化体系的威力了,中国网友们让老外举着巨大的【听劝】二字发笔记,有没有一种马上要踩缝纫机的既视感,巫师的感觉是

    是老外,也是牢外

    1739258622740007.png

    朋友调侃式的、损友式的、开玩笑帮倒忙的、戏谑的文化,就是简中社媒特有的叙事手段,由一个个中文网友搭建起的巨大文化都市,让每个来到这里的外宾两眼一黑,但又欲罢不能,这里发生的趣事他们自发的分享给朋友,加上外网赛博意林式的放大和渲染,所以外网的用户源源不断的来到简中社区一探究竟,而越来越多的个体的加入,反而加剧简中社媒这种奇特的文化发酵,更多国际网友之间离奇碰撞和创作,进一步壮大了简中社媒这个巨大的史莱姆

    巫师的评价是

    所有让你两眼一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

    世界人民大团结的正循环

    这个正循环的含金量可能大家还没get到,换个角度,国际网友来了之后发现中国网民不但热情好客,而且情绪价值拉满,但巫师不得不说啊,这还是有点幸存者偏差,就是大家涌入的那个平台的社区氛围正好是这样的,舆论常常抨击其有点圈地自萌,但这也说明了某书的用户更关注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愿意去攻击对家,而且任何创作者都能感觉到,这里更愿意夸人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互相夸赞,并不会产生目前如此爆炸的化学反应,而正是因为我们表达好感、赞扬和热情,是用【简中社媒】这种戏谑的,抽象的,损友一样的文化体系,才让这个正循环快速滚雪球

    而第二个正循环就不单单是简中社区的增强,更是不同国家公民之间的好感积累,巫师再分享两个角度

    我看到了一些观点,即讽刺中国网友对外国人过于热情,比如美国人说一两句中文,对你表示友好,中国人就高潮了,再有外网用户说点中国的好,说点美国的差,很多网友就受宠若惊,然后这个外国人就能在某书上快速涨粉,很多媒体认为中国人是不是太“easy”了,太容易被老外忽悠了

    但巫师认为恰恰相反,依旧是幸存者偏差,就是愿意来某书的这些外国人,其实都是被筛选出来的,对中国有一点基础好感的外网用户

    这些本身就对中国有好感的人,来某书试图融入简中社区的人,他们的很多发言其实目的并不像很多媒体怀疑的,是为了骗中国人,吸爱国粉,然后再变现,首先是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很少有人能直接研究明白怎么利用某书涨粉再到盈利

    而且外国人来中国互联网吃爱国饭,这套路子现在已经属于是人人喊打了,甚至有点矫枉过正,你可以经常看到正常的外国旅行博主来中国后,说一点中国的好,就马上有弹幕就跟应激反应似的,飘出一堆【密码正确】,【全新版本的伏拉夫】等等,评论区也会有人出来质疑,是不是想赚中国人的流量了,本质就是之前版本的外国人吃爱国饭吃的太猛,导致大家对爱国饭更加敏感了,现在的网友不买账了,这条路困难程度拉满,警惕程度拉满,网络上爱国警察四处出没,在网友眼里,不卑不亢的平等交流,客观和实事求是,才是现在版本的正道

    我更倾向于涌入某书的这些人就是挺喜欢中国的,发的内容也没有要骗谁,也不是冲着赚钱来的,只是每次多说中国的好,就能获得更多推送和讨论,这些外国发布者就会收获【被关注】和【站在众人中心】的正反馈,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推力,所以慢慢的老外们也学会了花式夸中国,特别希望快速融入简中社区,然后中国网友也花式夸老外,这样第二个正循环就达成了

    第二个正循环在某种意义上更健康,其实很多外国用户只是对中国有好感,但好感并不多,更多的是为了叛逆自己的政府,但在融入简中社媒的过程中,由于以上的正反馈,给了老外们巨大成就感和新鲜感,而这一步才完成了让外网用户真正喜欢上中国的最后一块拼图,即老外对中国好奇和有好感,所以过来看看,没想到被中国人的热情温暖和有趣深深打动,进一步的口口相传,更多人过来探索,示好,然后又收获了中国人的反馈,以此类推,从而爱屋及乌的爱上中国相关的一切,这在心理上是顺水推舟的事儿,这是个从信任到喜欢慢慢积累的过程,这真的要感谢那些有趣且温暖的中国网友,这是他们的功劳

    我们辛辛苦苦文化输出几十年,没想到这一次以这样抽象的形式,让“简中染缸”的每一个中国网友轻松拿捏

    当然啊,这一波咱们的网络基础建设其实也立了大功,巫师再简单提两个角度,国际互联网行业的卷度,是远远落后于中国互联网公司们的,很多app运营团队的危机感远不比国内,导致外网用户一进入简中社媒发现,woc原来一切可以这么丝滑,包括流畅度,UI设计,交互逻辑等,中国的App的用户体验是肉眼可见的提升的,而算法逻辑上,大量的的外网内容App的推送机制真的不如我们精准,甚至有些只能靠搜索,虽然我说咱们自己是奶头乐,信息茧房什么的,但如果把你的奶头乐拔了,App里全是你不感兴趣的内容,那更可怕了,以前至少【有意思】,可以说是屎味的巧克力或者巧克力味的史,没有精准算法就变史味的史了,而且搜索结果也不一定足够好,很可能还得史里淘金

    地球村照进现实

    而我们继续关注行业的后续发展,虽然这波热度过去,但很多用户表示依旧会留在简中社区,这个女生的言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1739260577347327.png

    但一旦剧本照这个方向发展了,巫师可以预见的是,无论哪个中国App,后面面临的是更高数量级的不确定性,和更加长期、琐碎和复杂的博弈周期

    只是我们在各种发酵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轮廓,很多全球热点,比如川普登基典礼,各种欧洲国家的网友会在某书社区内讨论,毕竟现在翻译功能已经非常成熟,七八个语种在一个笔记里出现也不足为奇

    真成地球村了是吧

    外网有个很火的帖子,是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和中国普通家庭互动,这张图确实非常触动人心,或许这才是地球原本应该有的样子

    1739258790197464.png

    地球村这个词,听起来很像学生时代对理想和美好世界的向往,但我确实看到了一个轮廓,赛博朋克式的信息平权主义下,世界大同美美与共的场面,这种中小学读物中描述出的幻想,居然照进了现实

    作为一个常年分析经济和政治的Up,我常常引用红墙上左边那句话,但这次让我想到了右边的后半句,下期见

    1739258831379837.png

    [详细]

  • 那晚,我梦到了“地球村”样板间的模样

    1739289834295275.jpg

    文/六神磊磊

    现在很多新人,做记者,缺乏新闻敏感性。

    特别好的新闻都能眼睁睁错过,搞得我都想回去干记者。

    就前天,一小朋友随口说:美国人问哪里可以看《哪吒》。

    我说在哪儿问的,对方答在小红书。

    我说狗日,这是大新闻,你一点敏感性都没有?

    记不记得上个月,百万美方网民涌入小红书。

    《人民日报》还发文打气,大意是这么说的:

    与其说这是洋网民,不如说是“地球村村民”;与其说是“流浪”,不如说是找到了“新家”。

    基本等于是定性了,小红书这是“地球村”一期样板工程。

    现在近一个月过去,上面的美国人还没走,还在馋《哪吒》,说明什么?

    说明工程顺利竣工了呗!老外已经安了家,搞软装了。

    那么好一个新闻,你咋就当瓜吃?

    说几句我方这个“地球村”样板工程,又搞笑又魔幻。

    起因不详说了,大家估计都明白,责任全在美帝。

    这事儿能落到小红书头上,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意外。

    我国江湖历史上,拢共发生过三次不太靠谱的仓促上阵:

    一次是北宋,派老实和尚虚竹去对付星宿老怪。

    二次是明代,派只会吃喝玩乐的“梅庄四友”去看守魔头任我行。

    第三次就是上个月,小红书网友出战,接收洋网民。

    我就腹黑地想:

    假如这个项目我方有事先招标,多半轮不到小红书。

    我觉得哪怕豆瓣中标都轮不到小红书。

    因为太没有战斗属性了,疯了,派小红书去战斗?

    就它那个社区,那些闲云野鹤、卡皮巴拉,几个能打的,是用citywalk累死敌人,还是“美国朋友,听劝”?

    可是历史充满了偶然,上帝偏要掷骰子,“滔天富贵”咣当歪砸头上。

    还没等小红书反应过来,百万洋网民已经拖儿带女涌来了,活像《哪吒》里被抛弃的螃蟹精、皮皮虾、海瓜子……

    面对既成事实,我方只得将计就计了。

    活像无崖子对虚竹说:唉唉,派你去面对丁春秋,本非合适人选……天意,天意啊!

    小红书则懵逼地把油盐酱醋、花锄围裙丢下,说:保证完成任务!这就和美国人tv!先t哪?

    1739289902881452.png

    然后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新来的老美才放下铺盖卷,还在疑惑地观望,就迅速被古老东方的人情世故所淹没。

    他们发现这不是一般的“地球村”,而是中国特色地球村。

    梗多表情包多,好人多套路也多。

    朋友来了有好酒,敬酒不吃吃罚酒。

    我特地去翻了近一个月上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活像看了大型语言类节目,笑到脸痛。

    有老外用汉字介绍家庭成员,说自己有两个爷爷,两个奶奶。

    中国网友回复:哥们你可以去做摇摇车,来学习家庭人物关系。

    1739289941185982.png

    有中国博主教美国人三个实用汉语:

    看到非常棒的视频,就说“666”;看到好玩的就说“XSWL(笑死我了)”;如果看到一个厉害的技巧,就说“NB”。

    美国人回复:666。

    之前人们还有个刻板印象,该红书女性用户多,后来发现其实男人吃饭也上桌。

    有个美国钓鱼佬分享了一个钓鱼放生视频,获得国内男钓友回复:

    钓友您好,在下名叫“常挂底”。

    然后评论区各种队形就开始了:在下常打龟、在下四不钓、在下钓不到、在下常爆竿......

    不确定美国钓友是否看得懂,但他目瞪口呆地点了个赞。

    抱歉这里要刻板印象一下,常听说,一些老外,尤其老白,喜欢彬彬有礼假夸夸。

    “哎呀我好喜欢你的衣服。”

    “哎呀你做的食物太不可思议太美味了。”

    然后转头扑克脸。

    他们应该见识一下中国大型生活类社交媒体上的夸夸。

    如果把你当了朋友,那夸起来,情绪价值绝对点爆。

    一位女博主试中国风妆容,评论首条是:姐妹你真的很适合,面如银盘,柳眉如烟,腮凝新荔,双眸含情。

    简直是用考研的本事来促进世界和平。

    1739290019169792.png

    还有一个美国人发帖说,我是个污水检测员,我对自己的工作有点羞于启齿,人们会觉得脏。

    一个国内网民回帖:你没意识到?你是管着人家啊,厂子能不能排放你说了算,哥们你是个regulator啊,有实权啊。

    这句非常社会、非常体制味儿的夸夸,如同横穿太平洋的暖流,瞬间照亮美国工人阶级心房。

    比一百句敷衍的“你很棒”“要相信你自己”都管用,毕竟权力是男人的春药。

    对方振奋地回“yes!”,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强得可怕。

    1739290061846867.png

    我还发现中国网民什么天都能聊。

    要聊接地气的,这里有九年制教育漏网之鱼;要聊高大上的,这里有扩招无数轮之后的大批硕士博士。

    有一个冷酷脸的黑人博士妹子,发了个在实验室做电泳的视频。

    1739290084805313.jpg

    她大概只是想在茫茫人海中偶遇一两个同行。

    结果被小红书上的实验室牛马们发现了。

    你猜回复多少?6666条,硬是几乎没一条我能看懂的:

    “想问下你们实验室,跑完一次wb需要多长时间?”

    “你们做wb在孵育抗体的时候是完整的全膜还是裁膜?”

    “请问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提取蛋白质时,是否在装载后高温加热蛋白质?”

    我忍不住都想回复:你们聊这么私密的事都不避人的?

    中国网民绝不会让话掉地下,这是基本功。

    1739290114391608.png

    有几个美国高中姑娘展示自己的午餐:

    香蕉、面包、一点番茄汤。

    国内网民淡淡回复:“这是饭前吃的,还是饭后吃的?”

    简单一句,云淡风轻,却又震耳欲聋。

    那一瞬间于谦、李伯清、呼兰灵魂附体。

    不只能接话,他们还特别能共情,怪会疼人。

    有好几个意大利人说,菠萝披萨真的接受不了啊。

    有网民回一张包橘子瓣的饺子,说:想想这个我就能理解你了,都不容易。

    导致老外甚至已经学会了中式四大共情:

    来都来了,大过年的,还是孩子,都不容易。有的还学会了“多喝热水”。

    1739290137959716.png

    傻乐呵的老美不会知道,一个中国人顺利长到成年,要经过多少说话的淬炼。

    从小就要会叫人,聚会就要表演节目,上学先学写检讨,工作了先会说“收到!”

    还有多少必经的语言关卡,山东的酒桌,东北的炕头,北京的出租车,重庆的火锅店,经受女人的盘诘,男人的凝视,同学会的阴阳,领导的黄段子,千锤百炼才能化茧成蝶,变成一个好东西。

    别的不说,一穷二白回家过年,咱都能应付到初七,百来万老外有什么消化不了的?

    最近流行一句话,伟大是不能计划的,其实逗比的地球村也不能计划。

    在过去互联网民的计划中,“地球村”有过几种模式。

    有“七伤拳模式”,先伤我,再伤敌,甚至以当年聚贤庄围攻契丹人的劲头,对境外ip应激反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人来了就打七伤拳,大家一起相约icu。

    有“古墓派模式”,自我封闭,外面世界都是渣男,咱们在活死人墓谁也不许出去,定期检查守宫砂,谁出去就拍死谁。

    有“月亮圆模式”,误以为什么都是外面的月亮圆,国内搓澡搓两面,国外搓澡搓四面。

    “地球村”的概念说了那么多年,以为早就该建成了,结果近年来,组到组、户到户拆伙过日子,村子反而越来越散装,原来还通摩托车的路,现在骡马都快不通了。

    山川异域,结果抑郁;风月同天,难扛三天。

    谁也想不到,一个年底意外上马的“地球村样板工程”,居然在对方空里活棋,实现了中美合租。

    原来吃汉堡的舌头一样可以吃水蒸蛋,原来外人也不全是居心叵测,我们也不是那么不会聊天。

    1739290175864624.png

    看到如今很多人在论证:红薯们到底做对了什么,为什么新来的洋网民陷溺其中不能自拔?

    一群貌似最没有战斗癖好的社区居民,咋做到的?

    其实就是包容和有趣产生的吸引力。谈天说地的风陵渡,一定比非黑即白的聚贤庄好玩。

    外国人一样是人。一个天天慷慨激昂随时索取你认同的大哥,和一个即便不十分了解你,但肯和你一起聊聊生活趣事,分享点“笔记”的同学,人们肯定更喜欢后者。

    就和过年回家的道理一样,多聊天少抬杠,爱凑趣不极端,包容得大大方方,自恋得明明白白,这样过年保证热闹。

    中国人很爱讲“和”,儒家有所谓“和而不同”。孔门十哲里的子夏还说,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就是国人的道。

    注意这话里还有原则,是兄弟,不是爹。

    说白了,其实建“地球村”很复杂也很简单。

    能够一统江湖的,终将是江湖本身。

    如不自宫,照样成功。


    [详细]

新闻 STARS

新闻 STARS

电视剧 TV

艺术 TV

综艺 VARIETY

演出 SHOW

音乐 MUSIC

时尚 FASHION

动漫 ANIME